大陸最近有兩則有關霧霾的報導,一是說北京霧霾「毒」性下降;二是大陸PM2.5汙染最
重,但人群卻最耐受。這兩則報導表面看來是「好消息」,但細想則十分荒誕,因為人們要的不是「毒性降低」,也不是「百毒不侵」,而是趕快看到無霾藍天。
即使霧霾毒性降低,也只是區域性的。北京在煤改氣方面投入鉅資、成效也較顯著,但在全國很多霾區,因煤改氣缺乏資
金等因素,冬季供暖仍依賴煤。所以霧霾毒性能否
也像北京,隨著幾大重金屬元素降低而降低,也有不小的疑問。
大陸環保部本月初就發布,今年冬天霧霾頻率可能偏高。大陸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胡非表示,一旦準確的找到汙染源,也阻斷來源
,就會有四兩撥千斤的效果,比大面積的全部都控制要好,因為減量排放是最根本的,可是如此就損害了經濟,會影響經濟社會的發展。
對民眾來說,雖然對於霾害有「毒性下降」和「中國人耐力高」的說法,或許可以聊作安慰,但多數人更希望看到的是從根本減少霾害,才更符合實際。
所謂北京霧霾「毒」性下降,主要是指PM2.5中砷、鉛和鎘濃度的降低。砷、鉛和鎘濃度大幅降低,當然是好事,但別忘了PM2.5中的微量元素還有鉻、銅、鎳、鋅、錳、汞等;PM2.5中更毒的致癌物,則有苯丙芘。因而這3種微量元素大幅降低,對成分繁複的霧霾毒性的拉低效果有,但未必太明顯。
另外,談到「中國人最耐受PM2.5」,也只是聊以自慰。根據疾控系統調查研究結論,中國人對PM2.5的耐受力較強。因為PM2.5濃度每上升10毫克立方公尺,在歐洲的死亡率會上升1.65%,北美次之,達到1.
24%,但大陸最不敏感,只有0.31%。PM2.5濃度跟死亡率的關聯,目前也只是基於統計學上的資料分析,並無學理上的公式依據。
肺癌死
亡率上升
還有,有些因霾而起的症狀會延時顯現發作。例如有調查發現,在出現嚴重灰霾天7年後,肺癌死亡率明顯上升。因此,若說PM2.5在大陸造成死亡率更低,或說身體耐受力更強,這種結論仍有待更科學的證實。
歐美耐受度不及陸
旺報【記者李鋅銅╱綜合報導】
4D8CFB047F110991